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研究>>正文
试论语文现代化与语文教学现代化
2010-05-26 18:35  

摘要:全新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的根本出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意味着我们必须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实现语文教学观念的现代化,进而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关键词:语文现代化 语文教学现代化    

   语文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思维、说话与写作、言语与文章、口语与书面语等含义,而语文教学的内核则是语言文字。语文与语文教学现代化包括语文现代化与语文教学现代化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方面。    

   信息时代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这也意味着语文教育要同现代化接轨。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清现状,解放思想,确立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符合语文特点的能够指导自身实践的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    

一、语文教学化

 

 要认识了解语文教学现代化,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语文现代化。语文现代化包括语言共同化、文体口语化、表音字母化、汉字简便化、中文信息化五个内容。当然,语文现代化并不仅只包括上述五项内容,比较全面的提法是:“语文现代化包括四大方面“它们分别为:语言文字本体的现代化;语言文字应用的现代化;语言文字研究的现代化;语言文字理论的现代化。

 

   语文现代化是指语言和文字为适应现代社会的语言和文字的应用而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因为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随人类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交际工具;而文字则是为了突破语言交际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产生的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因此语言和文字必然地要依存于社会,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所以语言文字必然地要为社会语言文字的应用而服务。如果一旦语言文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不能很好地适应它和为它服务,则必然会被社会生活所淘汰、扬弃,这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的客观规律。诚然,语言和文字有其本身的自然属性,即语言和文字本身并不是社会,但语言和文字是社会现象——有人类社会才有人类的语言和文字,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和文字。所以语言和文字有其社会属性的一面,而且是本质的一面。语言和文字有它自身的内部发展规律,但社会对语言文字的发展起着十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毕竟语言和文字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语言和文字的发展必然产生制约作用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交通运输……所有生活领域、生产领域人员的来往和交流空前的活跃和频繁,语文现代化势在必行。面对信息化现代社会,对语言和文字的现代化要求就更高了。它要求语言和文字要有高度精密的规范和标准,以便实现计算机人工智能化:文字和语音的自动识别。做到自动机器翻译(多语种的对译)和人机对话(及多语种的对译);资料库、数据库的自动检索等等。    

   当前中国语文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对汉语、汉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将之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语言的共同化。汉民族的共同语,明清时期叫官话、民国时期叫国语、人民共和国时期叫普通话。普通话有明确的科学含义,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推广普通话是普及教育、发展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第二:文体的口语化。文言文严重脱离口语,难学难用,而且束缚思想不利于人们相互间交流。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要求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取得了成功,实现了言和文的基本一致。近一百多年来,白话文有了很大的发展,词汇丰富,表现力很强,文人们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优美的文学作品。第三:文字的简易化。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一百多年来改革汉字的呼声从未间断。近五十年来,国家对汉字进行了大规模的简化和整理,初步实现了汉字的简易化。汉字的四定    

(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第四:表音的字母化。汉字本身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给认读汉字带来很大的困难。1913年制订了注音字母,1928年公布了国语罗马字,1931年产生了拉丁化新文字,1958年制订了汉语拼音方案,实现了表音字母化。汉语拼音方案使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采用音素化的音节结构来拼写北京语音的语音系统。汉语拼音可以给汉字注音,帮助教学普通话,还可以在汉字不便使用和不能使用的地方发挥作用。第五,信息处理电脑化。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知识分子纷纷换笔,电脑用于文字处理日益广泛。网络技术飞快的发展,信息的传输实现了网络化。面貌焕然一新。    

   21世纪的语文生活,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国际化和信息化。我们要巩固并发展语文现代化的成果,要研究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使语文生活更好地满足交际的需要。    

二、语文教学现代化    

   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是汉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即:说一口流利、标准、优美的普通话,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能够阅读、欣赏用现代文或文言文写的文章和文学作品:能够根据要求写一篇观点正确、行文流畅、语言清新的文章。信息时代对语言文学的教学现代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也为语文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要跟上日新月异的形势,和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就必须面向现代化。信息时代向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出了更新的挑战。面对时代的要求,面对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应向何处去?这里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已成为语文教改面临的现实课题。    

    要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关键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一)语文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知识、能力、素质。这里语文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知识指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本语文知识,还包括与生活、生产、经济、科技等发展的实际广泛联系的语文应用知识;语文能力指的是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实践,适应创新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素质指的是通过语文学习,语文的知识、能力、智能结构不断完善,促进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所以说,语文基础知识不单指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还应包括生活,实践中的语文知识,必须是显性语文知识与隐性语文知识的统一体。“语文基本技能”也不应当指“听说读写”和归纳、概括、综合、演绎的技能,还应包括语言信息的获取、筛选、摘要、检索、删改等;语文培养能力要做到重视实践,立足未来,实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创造的能力,除具备一般的语文能力外,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迁移能力。因而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多元价值,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通过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表达,语言交流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科学知识与技能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思想与道德素质得到和谐全面发展。    

   再次要求语文教师摒弃传统和陈旧的只重视教师教,忽视学生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应逐渐从传统的只重讲解,过渡到根据学生特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提出计划和建议,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对学习质量和进度进行监控;从以前考查学生记忆多少知识为主要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转变到主要检查学生行为,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上来,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上来;通过开放性的测试手段和创新的测试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使学生真正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生活要求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主动迎接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挑战,大胆实施以实践,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语文素质教育必须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高速、高质、高效的社会,对人的实践应用要求很高。传统语文教学现行的语文教学可用“少慢差费”四个字来概括:习惯于“满堂灌”,传授的关键信息太少;教学手段陈旧,输出有效信息节奏太慢;强调死记硬背,接受信息的效果太差;忽视能力的培养,造成的浪费太多。所以,要想改变“少慢差费”的现状,开创“多快好省”的新局面,语文教学必须实现现代化。针对这一实际,语文、教育务必以“少时高效,轻负高质”为教学效果的标准,高度突出实践的教学环节,创设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场景,保证学生自探、自求、自创的时间,实现教学的民主性、启发性、多样性。因此,语文素质教育应特别注意诱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语文,重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结合,重视个性的适应和参与。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创新和运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教育作为知识传播,创新和运用的载体,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就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是人的基础素质,对于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可见,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科学基础,自觉地把所获得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内化于身心,升华成为稳定的创新品质和创新精神,为一生的创造奠定坚定的基础。基于这一思想,语文素质教育应旗帜鲜明地指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就是要通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写作能力),在习得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同时,教会他们学习和创造”。所以语文教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既要重视课内阅读,也要重视课外阅读,还要注意电子阅读。读课文,读报纸,读期刊,读网上资料,网上作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利用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多角度多媒体接受信息。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同时给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自由辩论的机会,自由写作的时间。只有让学生广泛地接受信息,才能够扩大学生的眼界,才能够让学生在占有信息的同时选择和使用信息。因此,必须摆脱单一地以教材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束缚,构筑方法,实践,创新三元合一的教学内容,扩大教学的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逐渐使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地位下降,而成为规划的指导者,管理者,学生的知心朋友;还要努力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名师名家的优秀教学经验。    

(三)语文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语文教师还应该创造性地应用或努力探索各种现代的教学方法,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多边互动活动,让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之间互动,使教学兼具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多重色彩,形成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和提倡“合作”,即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各尽其能”的格局,由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合作技能,同时也增进友谊和学会关心与理解。    

   语文教师要大胆突破课堂限制,开放创新教学形式。以课堂为主,但不局限于课堂。阅览室,电教室乃至于整个校园的信息环境都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组成部分,但更大的课堂应该是社会。正如陶行知所说:社会即学校。语文课向社会延伸,一是把课内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二是把学生生活中获取到的信息引入课堂,三是课内所得与课外所得综合,通过筛选,汲取精华,在开阔眼界,充实头脑的过程中达到更高的境界。在突破课堂限制的同时,开放和创新教学形式,诸如开展课后调查,专题研究,专题辩论,专题演讲,专题写作,座谈会,讨论会,课文改编,社团活动,课本剧演出等等。    

   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我们知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识,而激活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造想象。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有了想象力就能在脑海里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就能在记忆的表现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就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创造想象,便没有发明创造,因此,创造想象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多角度思考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多角度思维也叫发散性思维,它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这种思维是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向,运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这种思维旨在获取各种各样不同的正确答案,而不是只要一个正确答案,学生可以在题目所蕴含的各种答案中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    

   强调语文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关键就是要树立学生主体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自始至终处于自由发展,生动活泼之中;实行民主,开放的教学,倡导“走出灌注”“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出年龄”,例如:走进场馆(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艺术馆,体育馆等),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学生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对象的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爱因斯坦语),诱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及其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去充实,去探索,去创造,促进学生和谐,全面,迅速地成长;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因素,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语文教学应当努力挖掘语言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应当在准确,鲜明,幽默,生动的教学中,做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让学生忘情其中,欲罢不能,其情感与作者,教师融会贯通,使语文教学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爱因斯坦语),令他兴奋,令他深味,令他珍藏永远,以至激发抑之不灭的兴趣,产生神圣的好奇心与惊人的创造!也就是说学生的创造性应变与发展潜力,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对未知的科学与社会充满好奇的兴趣推动下,自觉主动的追求,才能得到发展。    

(四)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1) 积极利用多媒化的教材。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象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教材多媒体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加便捷、有效地获取知识。    

   (2) 适当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    

   利用网络,特别是 Internet ,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利用网上资源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等,对语文课堂教学都大有益处。同时支持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教学应用软件主动学习,也使学生自主学习更为切实可行,既培养学习兴趣,也提高学习效果,更培养学生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来说,首先能增强课堂教学效益,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突破了语文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突破了语文老师在口语表达上的局限,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省时省力、高质高效的科学途径。这一切有利于发挥学生感觉器官对文字信息的接收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图象语言与文字相结合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动机,从而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强化教材内容的真情实感,使知识变抽象为形象, 化疑难为浅易,能深化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电化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形成深刻的印象。实验表明,视听结合记忆,三天后还能记住75%的语文知识。再次,扩大语文知识视野,发展学生语文智能。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大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不过我们需要注意,尽管实施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这是大势所趋。但无论如何,现代化的核心还是使“人”的素质得以提高,为“人”的发展服务。因此,决不能忽视“人”之一核心。为避免只注重物(机)而忽视人,我们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防止削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果师生只注意屏幕上的图像,那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变成了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作为教师要注意及进发现学生语文思考上的误区,及时捕捉学生语文认识的灵感和火花,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第二要防止忽视语言本身的感悟品味。如果只重视接受图像,只重视接受音乐,而忽视了对语言本身的感悟品味,那就本末倒置了。图像再好,背景再佳,音乐再美,也不能代替学生对语言本身的感悟品味。语言的感悟品味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万万忽视不得的。第三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不能抛弃传统。传统不光存在于过去,传统也存在现实之中。语文教育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语文理论的基础上,才会健康地发展。对于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好经验,好方法,要继承光大。根据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融入新的思想与方法,不断地丰富,推陈出新。    

   语文教学现代化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有许多值得探索、值得研究的方面。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意义,不断更新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点,努力掌握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思想和语文教学观点,并运用它们指导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    

参考资料  

①胡瑞昌:《论语文现代化及其当前的任务》   

②周有光:《谈语文现代化》;《语文建设》;《中国的语文现代化》  

③王建忠:《浅谈语文教学现代化》  

④韩林姣:《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⑤王渝光:《语文现代化与语文教学现代化》教案本文转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