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
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说明第三期家庭教育读本已经到你手中了,很高兴我们又能在一起探讨孩子教育的问题了。
第二期的家长感言中,有很多家长写得非常精彩,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吧:
(一)
安楠刚去延大附中的时候,第一次考试没有考好,对他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在小学,他一直是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所以心里有一种优越感,我为儿子找来著名诗人金波作的一首诗鼓励他:“如果前面有一座山峰,我们就勇敢攀登;如果前面遇到一场暴风雨,我们就要像翱翔的雄鹰,跌倒了,爬起来,说一声,我能行!骨头变得更硬。失败了,不气馁,说一声,我能行!再去争取成功。我能行,有信心;我能行,更坚定;我能行,去开创新的人生。”
这首诗给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饱满的自信心。在以后的考试中他进步了不少。我对儿子说:“你有很好的基础,妈妈相信你一定行,每一次的进步都是一次小的胜利。”
——安楠妈妈
(二)
我读了第二期读本后,深受感触,直至今天我才明白了孩子的好成绩不是骂出来的,原来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有许多不当之处。以前只知道每天让孩子做资料,给她讲题,每天看孩子做作业不让玩,还要求每次都考个好成绩,给孩子加重了许多负担,这才使孩子的成绩忽高忽低。自从我女儿进了贵校后,我发现她比前进步多了,我才知道我们没有在孩子身边,没有盯着她写作业,没有给孩子压力,这倒使孩子的成绩提高了,懂事了,会学习了。以前我女儿考不好,我总是采取买学习资料、补课等方法,想让孩子成绩提高,还责怪她,甚至骂她,还要求她下次必须考好,现在我真的认识到了严格要求也是有危害性的,我觉得以后孩子再考不好我决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责怪她了,我会给她一些鼓励,让她明白她能做好,我们应该适当的给孩子减压,让孩子每天快乐学习,做最好的自己。
——刘雯雯爸爸
我想给各位家长提个要求,不要让学生把手机带到学校来,除校规不允许外,更重要的是它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晚上两点左右的时候仍有学生不睡觉,忙着发短信、网络聊天,白天昏昏欲睡,成绩直线下滑,此外带手机也增加了学生的攀比心理,你的手机先进,我的比你更先进,我想我们还是家校一起努力,使学生安心好好学习吧 !
另外,为了更好地与各位家长交流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我想每期都定一个讨论的话题,本期的话题定为:如何让孩子顺利走过青春期,不少家长反应过他们在这方面的困惑了,这也是很多教育者的困惑,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所以我期待每位家长的妙招。
最后送各位家长一句话,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说的:中国的父母特别敏感于孩子的缺点,即使孩子考了95分,父母往往只分析为什么丢掉了5分,以此与辛苦的父母共勉。
初一(1)班 班主任:牟善鑫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学习习惯
严格说起来,我很少具体辅导女儿的学习。但我认为自己对女儿的学习还是挺重视的。这里所谓“重视”不是对具体学科知识的辅导,更不是守着她做作业——我和她妈妈从来没有守着她做过作业。我说的“重视”,主要是指重视对女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
据我所知,不少孩子包括他们的家长爱用“粗心”来原谅或者说掩饰学习上的问题。但我经常对女儿说的是:“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
我认为,虽然许多孩子在学习中的确存在粗心的毛病,但更多的时候,考试的失败不是由于粗心而是由于知识不熟练所致。比如说,我们平时回家,即使心不在焉也不会迷路,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回家路线非常熟悉,以至形成了不受意识支配的条件反射。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对所学知识也烂熟于心,即使我们在做题时不是百分之百的细心,但出错的几率还是要小得多。然而,不少学生并不这样想,他们面对分数不理想的试卷,往往会说:“都是因为粗心!”好像这样一说,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原谅自己了:我不是因为笨,也不是由于知识没掌握好,而仅仅是因为粗心!
晴雁小学时也曾这样对待自己的考试失败。但我不允许她这样轻易地说自己“粗心”。因为轻松的一句“我粗心”,把自己在掌握知识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掩盖了起来,等到下一次再因同样原因考试失利时,又会用“我粗心”来原谅自己,如此恶性循环,会给自己下一步的学习带来多么大的危害啊!
为此,我给晴雁提出要求——
1.将平时经常容易出现的所谓“粗心错题”归类分析,然后强化训练。既然考试时的粗心是由于知识不牢固所造成,那么,可以将自己某一段时间(如一个星期、一个月或半学期)的作业、试卷集中起来认真分析,再有针对性地训练,让知识由“懂”到“会”。如“审题不仔细”是同学们常常犯的错误,那么不妨专门做一做审题练习。
2.训练自己“快速一次对”的习惯。好些题其实在平时做作业时都是能做对的,但一遇考试就出错。为什么?因为平时作业时没有时间压力,又有充分的时间检查;而考试则不然。所以,孩子在平时做作业就要给自己提出“快速一次对”的要求,不要拖拖拉拉没完没了地“检查”。也许开始这样做不太习惯,但坚持下去,考试时因“粗心”而丢分的情况会大大减少。
3.准备一个错题本。教材上的练习和老师平时布置的习题,大都是有代表性的作业;也就是说,这些作业往往体现了某一个方面的知识点。那么,平时同学们作业中的错误,也往往反映了同学们知识上的一些缺漏。因此,专门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平时容易做错的题记录下来,经常不断地琢磨这些题,以加深某些知识难点的印象,将有助于孩子在考试时逐步彻底克服这些错误。
不要忽视学习计划
许多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已经证明,是否有科学而且能够落到实处的学习计划,直接关系到学习成绩的真正提高。不过说起来,订计划对孩子们来说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往往是刚开学的时候,老师或家长就会布置孩子写计划;于是,保证书之类的“计划”就写出来了;然后这些“计划”往往又醒目地贴在书桌前的墙上。但相当一部分孩子也就到此为止了:计划并未真正实施,而只是成了摆设。学习照样杂乱无章,随意性很大,有时看上去花费了不少时间,学习效果却并不见佳。于是,老师家长再要求订计划时,孩子们都不太情愿了,总认为“订了没用”。
订学习计划肯定是没错的,问题是在于孩子们所订的计划是否真正切实可行并真正执行。
我要求女儿制订学习计划时,要尽可能符合自己的实际。学习计划当然很重要,但不切实际的学习计划是难以真正实施的。这里的所谓“符合实际”,重要是指三点:一是紧扣教材上的学习内容,与学校老师的要求同步,避免与老师的要求发生冲突;二是与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吻合,不要提出自己现在达不到的目标;三是要考虑自己每天所能自由支配的时间的多少,以此来确定每天应该完成的任务量。学习计划越符合实际,就越能被坚持执行下去。
计划制订好后,就应持之以恒地实施计划。对孩子们来说,坚持计划比制订计划要难得多,因为不完成计划的“理由”太好找了:“今天搞卫生耽误了时间!”“今天的晚饭吃迟了!”“今天的电视太好看了!”“今天我不太舒服!”……我决不允许女儿以类似的各种“理由”塞责,因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让她随时提醒自己:别忘了当初的决心和承诺!
当然,任何一成不变的学习计划都是不科学的,再好的计划也应随学习情况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尽管制订计划时可能考虑得比较周到,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计划也可能会有不适应的时候。比如:考试前的学习任务可能要重些,某一单元的知识点特别难或者某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多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便引导女儿对计划进行一些调整,尽量使计划富有一定弹性,这样也便于计划能坚持下去。
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往往有种情况,孩子在小时候,总能提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高,进了中学以后,孩子竟然什么问题都提不出来了!从根本上讲,这当然是我们现行教育制度造成的后果,但就每一个具体的学生而言,恐怕就得从自己身上多找找原因了。胆子小,不敢提问,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思想上的懒惰,或者对学习上提出问题的意义认识不足。
我女儿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她本来就胆小,上课发言都很腼腆,更不用说主动向老师发问了。但我不断地对她讲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让她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意义是很重要的。最初她说:“我没问题,就说明我对老师的讲课都听懂了啊!”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然。我对她说:“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中从来都提不出什么问题,并不是什么好事,这至少说明他的思维没有真正活跃起来。其实,对于越是熟悉(即所谓‘弄懂’)的知识,我们的问题越多,相反,对陌生的事物我们则往往无疑可问。比如,爸爸是教语文的,我每次备课钻研越深问题越多;但假如有人拿一本《天体物理学》的著作让我提问,我还真的提不出一个问题,因为我对这门学科一窍不通!所以当你能够对所学的功课主动提出问题了,这至少说明你们不但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了,而且已经开始主动钻研这门功课了。”
质疑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在把老师讲的知识尽可能弄懂的基础上,我常常引导女儿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思考:可不可以补充或替换?(老师讲的这道题,能否有另外的解法?老师举的这个例子能否可换一个其他的?)可不可以从反面想想?(如果不按老师分析的情况去做,会怎样?)可不可以完善?(能否为老师的讲解再增加一个理由?)可不可以找到特例?(真的就像书上说的那么绝对吗?)等等。
有了问题,还要有寻求解决疑难正确途径的欲望。每当女儿提出了疑问,我总是叫她不要急于请教老师和家长,而应自己动脑分析:这个问题老师讲过没有?书上是否有答案?如果老师没有讲过,书上也没有现成答案,那么可不可以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总之,尽量通过自己动脑解决疑难。
有一段时间,我“强迫”她每天必须到办公室去问老师一个问题。我多次给女儿转述一位科学家的话:“打开科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无疑是问号。”
树立紧迫的时间观念
女儿从小就磨蹭,做什么都很慢。小学时,我认为她学习态度还是很端正的,可学习成绩老提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当然可能很多,但学习效率不高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进入中学后,我把提高女儿学习效率当作重点来抓。我给她提出要求并在行动中强化训练。
1.明确任务,减少犹豫。女儿原来学习时拖拖拉拉,很多时候是因为学习时拿不定主意究竟先做什么:是先做语文,还是数学?或者是改正刚发的试卷?在犹豫之中,时间已过去很多了。所以,我要她必须制定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安排表,这样一坐到书桌前,就明白自己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形成规律,养成习惯。一个人,经常在固定时间内做同一件事,久而久之,便形成条件反射般的习惯;而对习惯了的事,人们做起来常常效率很高。我通过对女儿的一些训练,使她在学习方法、学习节奏上尽快“习惯成自然”,形成学习效率的“惯性”。到后来她放学回家后的复习、作业、预习等等事情,都是情不自禁的行为,那她的效率必然就提高了。
3.专心致志,有效劳动。在我教的学生中,常有孩子抱怨:“我天天都在学习,很少玩,但学习效果并不好。真是学没学好玩没玩好!”是的,这些孩子往往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很久,可是他们真的学进去了吗?实际上,很多人是做了无效劳动的:花了时间,却收效甚微。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学习时思想不集中。我要求女儿学习时必须集中精力,减少无效劳动。办法之一,是学习之前给自己规定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应该完成的学习,不得延长时间。
善于归纳学习资料
到了期末或者临近毕业时,作业、测验自然要比以前多一些。我当然不主张“题海战术”,正因为如此,我才提倡对有关资料进行认真的筛选、归纳和整理。对孩子们来说,这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孩子们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分布着知识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做过的题,特别是做错了的题,孩子们可以了解自己的知识缺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在女儿读小学时,我便要求她养成归纳整理学习资料的习惯,一直到读中学也是如此。 那么,究竟哪些学习资料需要归纳整理呢?
1.教科书。每次复习,必然要涉及各个阶段的知识,因此,从初一年级起,我就要求女儿妥善保存有关的教材,特别是各册语文书、数学书、外语书、物理书、化学书。我还要女儿平时就要根据老师的教学,随时留心在书上记下老师强调的重点知识。
2.练习册。平时各类练习册很多,当然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部收存。值得收存的是与老师教学同步的练习册。而且,我也不是要求女儿把这些练习册中的所有习题都记下来,而要有重点。
3.考试题。这里的考试题就是指单元试卷和大考试题。一般来说,这类试题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我要女儿平时就应更加重视考后分析。对做错了的题,不但要及时弄清做错的原因,并立即改正,而且,还应把一些有代表性的错题筛选归类,便于以后复习时引起重视。
4.其他资料。如:平时的课堂笔记本,往往写有老师课堂板书的教材上没有的一些补充知识;还有老师平时为学生精心选择的一些重要的补充题等等。另外,平时女儿在课外找的一些典型的习题,我也要她随时注意收存。
乐于与他人交流学习
我有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叫陈峥,她有一大特点,就是特别喜欢和同学交流学习。只要一下课,总会看到她和同学们交流学习—或争论问题,或给其他同学讲难题。我不认为这仅仅是助人为乐,其实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通过给别人讲,可以把已学过的知识再次清理,以达到更加巩固的目的。
我多次给女儿讲陈峥姐姐的这个学习方式。我对女儿说,从一定意义上看,“讲”是最好的“学”,给同学讲解,不但等于又温习了一遍功课,而且可以把原来虽然也许懂了,但不一定很清晰的知识简约化、条理化,更加便于记忆。尤其要乐于为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辅导,或者为别人讲自己做出的难题。
因此,从进初中开始,女儿就有给同学讲题的好习惯,一直到高三毕业前,她都还很乐意做同学们的“小老师”。
我的建议:
1、 好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
2、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必要的强制性训练。
3、 家长要以自己良好的习惯去影响孩子。
4、 适当采取奖励或惩罚。